心力衰竭的治疗 心力衰竭的治疗措施有哪些

社会2023/05/17网友73620

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你好心力衰竭治疗分为急性心衰与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心力衰竭包括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失代偿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方法有所不同急性心肌梗死和慢性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治疗也不同应该根据心脏功能状况、心肌缺血程度等处理治疗的原则是对症治疗

心衰的最佳治疗方法,哪些方式可以缓解心衰?

心衰是指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以及双下肢水肿等症状体征。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对身体危害很大。根据AHA(美国心脏联合会)新近发布的数据表明2030年心衰的患病率预计将会进一步升高。
作为广泛性的治疗手段,药物治疗在心衰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慢性心衰的药物治疗从最初的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改善短期血流动力学,转变为[调节][好的]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为主,以延缓心室重构、提高生活质量、降低住院率和病死率。
神经内分泌调节药物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其中ARNI是我国2018年心衰诊断和治疗指南中新加入的药物,可以降低心衰的危害[3]。除了神经内分泌调节药物,治疗心衰的药物还有利尿剂、强心剂[不建议出现具体的化学名][好的。]等,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应用。
目前心衰治疗药物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指南也对心衰药物进行了相应的推荐。药物治疗在控制症状的基础上还可以改善心衰的预后,应用药物时应该遵从医生的指导,以使心衰患者取得最大的好处。

心力衰竭可以治好吗

西医药治疗
〈1〉减轻心脏负荷
休息:为减轻心脏负荷的主要方法?轻度心力衰竭患者,限制体力活动即可;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则应卧床休息?同时还要注意解除精神负担?
限盐:这是控制慢性心力衰竭最适当的方法之一?根据心力衰竭的程度每日食盐的摄入量限制在2.5~5.0g之间?
利尿:双氢克尿塞,每次25~50mg,每日2~3次?速尿20~40mg,每日1~2次?长期应用可引起低血钾,宜及时补充钾盐?氨苯喋啶,每次50~100mg,每日3次?
血管扩张药:苄胺唑啉?肼苯哒嗪?硝酸甘油?消心痛,哌唑嗪等?常用者如消心痛,每次10~20mg,每日3次?哌唑嗪,每次2~10mg,每日3次?
〈2〉加强心肌收缩力:主要是洋地黄类强心甙,包括地高辛和西地兰,可以增加心脏的收缩能力,控制和改善心力衰竭的症状?地高辛的用法是,每次0.25mg,每日1次?
中医药治疗
〈1〉气阴两虚:心悸气促,动则尤甚,头晕乏力,盗汗颧红,心烦失眠,舌红少苔,脉细数或结代?
服用有关益气敛阴的药物?
〈2〉血瘀水阻:两颧暗红,口唇紫暗,心悸怔忡,动则气急,下肢水肿,舌暗或有紫斑,苔腻脉涩?
服用有关化瘀行水的药物?
〈3〉阳虚水泛:心悸气短,畏寒肢冷,腰酸腿软,浮肿少尿,面色晦暗,舌淡苔白,脉沉细或结代?
服用有关温阳利水的药物?
〈4〉阳气虚脱:心悸气喘,烦躁不安,大汗淋漓,四肢厥冷,浮肿少尿,舌淡苔白,脉沉细微弱?
服用有关回阳益气固脱的药物?

慢性心力衰竭怎么治疗?

慢性心力衰竭怎么治疗?
心力衰竭病因治疗包括基本心脏疾病的治疗及其诱发因素的预防和控制。心力衰竭本身症状的一般治疗要从减轻心脏负荷、增加心排血量、控制体内的钠和水等方面考虑。
1.急性左心衰竭的处理
(1)坐位,双腿下垂。
(2)吸氧。
(3)吗 啡或哌 替 啶。
(4)强心剂。
(5)快速利尿。
(6)血管扩张剂。
(7)氨茶碱。
(8)地塞米松静注。
(9)肺水肿出现严重发绀者,或微循环明显障碍者,可酌情选用阿托 品、东莨 菪碱、山莨 菪碱(654-2)等静脉缓注,以改善微循环灌注。
(10)治疗病因,除去诱因,以防复发。
2.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处理
(1)按心脏病护理常规。低盐,易消化、高维生素饮食,休息、吸氧,避免情绪激动,保持大便通畅。
(2)治疗病因,除去诱因。
(3)洋地黄制剂:给药方法一般分两阶段,即先在短期内服负荷量,而后给维持量保持疗效。根据病情及洋地黄在体内蓄积情况,负荷量有两种给药法。①速给法。②缓给法。
(4)利尿剂。
(5)血管扩张剂。
(6)转换酶抑制剂:常用卡托普利或依拉普利。
(7)心衰伴心率增快或快速型心律失常者,选用阿替洛尔(氨酰心安)可降低心率,有助于改善心功能。
3.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1)进一步周密观察和检查,寻找各种影响疗效的因素,给予正确处理。
(2)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3)肾上腺素能正性肌力药短期静脉内滴注有助控制心衰症状。
(4)血管扩张药和转换酶抑制剂也可选用。

心力衰竭的治疗 心力衰竭的治疗措施有哪些

心衰的最佳治疗方法?

治疗心衰需要控制原发病,减轻心脏损害,并及时使用治疗心衰的药物,药物治疗是心衰重要的治疗方法,应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改善心肌功能,延缓心衰的进展。心衰患者应坚持长期规范药物治疗,不能因为症状改善而擅自停药,否则症状有可能再次加重。常用的药物有利尿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ACEI、ARB、ARNI)、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伊伐布雷定、洋地黄类药物等。其中,射血分数下降的心衰患者,可以应用ACEI或ARB或ARNI,可以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联合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及在特定患者中应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以降低心衰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严重心脏衰竭怎么治疗

问题一:心脏衰竭如何治疗 心脏衰竭的成因,是心肌受到严重的伤害,令心脏无法正常地泵出足够的血液来供应身体各个器官活动及代谢的需求。心脏因此渐渐变得肥大。
成因:先天性心脏病和后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心肌炎、心包炎等。另外,还有些心脏以外的病也可引起心脏衰竭,如急性肾炎、顽固的高血压、慢性肺脏病。
病徵:
疲倦、呼吸窘迫、端坐呼吸、不能平卧、急性肺水肿、脚水肿、腹积水、吐血、身体积水而至体重增加或减轻,另外痰中可能会带血。
早期征象:
心力衰竭是指由于某些原因,使心肌收缩力明显减弱,排血量在短期内急剧降低,引起循环障碍,,而产生动脉系统供血不足和静脉系统瘀血。心力衰竭多发生于老年人之中,其症状主要有以下8点:
①劳动或上楼梯时,发生呼吸困难;
睡眠时突然呼吸困难,坐起时又有好转;
③下肢浮肿,尿量减少;
④没患感冒却咳嗽、痰多、心慌、憋气;
⑤失眠、疲乏、食欲减退;
⑥病情加重,四肢抽搐,呼吸暂停,紫绀,但发作后,又马上恢复正常;
⑦血压下降,心率加快,面色苍白,皮肤湿冷,烦躁不安;
⑧呼吸极度困难,有窒息感,咳嗽、咯出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
对上述症状如有1-5项能对得上号者,为早期心衰的典型表现,应引起注意;如有6项能对得上号者,是由于脑缺血而引起的心性晕厥;若全部都有者则为急性肺水肿的表现。
心衰发作时不能乱动,可取半卧位或坐位,以减轻呼吸困难。如出汗多时,要注意保暖,有条件者应及时供氧。还可用布带轮换 结扎四肢,5―10分钟换一次,这样可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病人的情绪要稳定,精神要乐观,待病情缓解后可送医院请医生诊治。
治疗:
△要治疗心脏衰竭,首先要控制及医治导致心脏衰竭的原因,如控制血压,减低摄取胆固醇等。
△减低摄取盐及水份,以减少积水。
△避免过劳受过渡 *** ,减少心脏的工作量。
△药物治疗可减少心脏的负荷,这些药物包括利尿剂、乙型抑制剂、肾活素转化酶抑制剂、洋地黄、螺旋内酯(spironolactone)等。
△末期病患者需接受心脏移植手术

问题二:心衰严重是什么反应 什么是心衰?心衰是怎么回事?心衰(心力衰竭)是由于心室功能不全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症。心脏靠心肌的收缩而跳动,心脏每跳动一次,就把心内的血液经血管喷射到全身。顾名思义,心力衰竭就是心功能极度减弱,不能泵出足够的血液以满足机体的需要。如不及时抢救,就有生命危险。通常,这种损害源于收缩功能不全,所以心力衰竭多以心输出量降低为主。心脏衰竭缓慢发生常超过数年,这就是为什么许多病人没有意识到他们的病情,而心脏已开始衰退多年。病情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心脏丧失的泵血能力的多少。
严格地讲,心力衰竭不是一种独立的心脏疾病,而是冠心病、扩张型心肌病、风湿性心瓣膜病及高血压病等各种心脏病发展到严重阶段的一种复杂的临床症状群,其中冠心病越来越成为心力衰竭的首要病因。当这些病人出现心功能不全或心力衰竭时,就不能单一地按原有疾病进行治疗了。而应当注重对于心力衰竭的治疗,因为心力衰竭的危害极大。由于心衰加重,3年内约有一半病人反复住院,2年死亡率可达30%,6年死亡率可达70%,与恶性肿瘤相仿。引起心力衰竭的原因除了心脏本身的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病、风心病、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心脏以外的疾病,如急性肾炎、中毒性肺炎、重度贫血、溶血、大量静脉补液以及外科手术后的并发症等等,也可以引起心力衰竭。心力衰竭分为右心衰竭和左心衰竭。
右心衰竭典型的临床表现是以体循环瘀血为主,出现气短、颈静脉怒张、肝脏肿大、全身肿。左心衰竭以肺循环瘀血为主,左心房和肺静脉扩张,表现为呼吸困难,有干咳、肺部罗音及哮鸣音,心律快而弱,脉搏细弱甚至摸不到。慢性心力衰竭时可出现皮肤苍白、多汗、四肢冷,重者有青紫、疲劳、肝脏进行性增大,有压痛。不管右心衰竭、左心衰竭、全心衰竭,还是慢性心力衰竭,一旦发生则一定要抓紧时间急救治疗,否则会危及生命。
几乎每一个人进入老年后,都会丧失一些泵血功能。然而,心力衰竭病人则丧失更多。病情的严重性决定其对病人生活的影响。一方面,轻度心衰可能影响很小,反之严重的心衰会干扰病人日常的活动并可能是致命的。在这两者之间的病人,治疗常有助其获得生活质量的改善。
老年人心衰的早期表现和症状:
1、体力下降。患者感觉非常疲乏,全身懒散,不愿活动,经过休息仍不能缓解。还常伴有脘腹胀满、不思饮食、食欲减退、睡眠不实、常被恶梦惊醒等症状。睡眠时突然呼吸困难,坐起时又有好转。
2、全身浮肿。患者尿量减少,出现浮肿,一般先从足踝部开始肿起,由下而上逐渐波及全身。病情加重,四肢抽搐,呼吸暂停,紫绀,但发作后,又马上恢复正常。
3、心悸胸闷。患者常感到心中不适,胸口憋闷,心跳不规律,脉搏增快,上楼或稍微活动就会出现心慌气短,劳动或上楼梯时,发生呼吸困难。没患感冒却咳嗽、痰多、心慌、憋气;
血压下降,心率加快,面色苍白,皮肤湿冷,烦躁不安。4、咳嗽气喘。特别是睡眠时出现咳嗽气喘,不能平卧,必须坐起或垫高枕头才能慢慢平息。若病情进一步发展,则会发展为肺水肿,呼吸极度困难,有窒息感,患者吐泡沫样痰或粉红色痰,情况则更加危险。

问题三:心脏衰竭能治疗的好吗?? 只能,延长寿命,但不会完全治愈
心脏衰竭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在美国约有三百万人罹患此病,全世界约有一千五百万人患有此症。年龄越大盛行率越高,超过七十五岁的老人当中,约有10%的盛行率。以发生率来看,全美国每年约有四十万人被诊断为心脏衰竭,每年约有二十万人直接或间接因为心脏衰竭而死亡,其中约有半数患者因心律不整而猝死。五年存活率在男性约为60%,女性约为45%。由于这些数字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因此对于这个普遍的疾病,笔者认为必须多加留意,以下就是关于心脏衰竭的深入报导。
身体的器官不胜负荷就会导致衰竭。而心脏衰竭是心脏无法满足周边组织灌流需求的状态,是许多急慢性心脏病的共同结局。常见的病因包括:缺血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瓣膜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心律不整、和心肌病变。另一方面,如果心脏长期处于高心输出状态,也容易导致心脏衰竭,例如:贫血、甲状腺机能亢进、怀孕后期、和感染症等。代谢性疾病导致全身性的类淀粉沉积也会导致多重器官的衰竭,包括心脏在内。
心脏是一个尽忠职守的器官,当它面临灌流不足的情况,就会启动几个代偿的方式。第一个机转为水份与盐份的保留,造成心脏前负荷增加,经由Frank-Starling定律,增加心输出量。第二个机转为经由交感神经释放神经传导素,而增加心肌收缩力。第三个机转为在无法增加心肌细胞数量的情况下使心肌纤维肥厚。短期内或许可以增加心脏收缩力、提高心输出量,改善组织灌流不足的问题,然而这些代偿方式长期来看对于心脏本身都是有害的。
若心脏衰竭到了末期,机能严重损害时,整体心输出量已经不足以灌流周边组织,为了大脑、心肌、和肾脏等维生器官的血流量,心脏必须重新分配左心室的输出量。尽量提高心脏后负荷,同时影响交感神经收缩末梢血管,降低皮肤与四肢肌肉等周边组织的血流量。心输出重新分配的情况也可以出现在中等程度衰竭的心脏,此时多半患者处于运动、发烧、或贫血的状态,这些状态对于心脏都是额外的负担。这种方式的代偿无法持久,一旦心脏功能出现代偿不良,后负荷增加反而会减少心输出量,进一步提高心肌耗氧量。在这种恶性循环之下,将导致更严重的症状。
根据以上的描述,可以区分心脏衰竭为不同的型式方便了解。例如高输出量或低输出量、急性或慢性、左侧或右侧、输出性或回流性等。说明如下:
◆ 高输出量与低输出量心脏衰竭
心脏输出量的正常范围为每分钟每平方米2.6~3.6公升。按照输出量的高低区分衰竭,对于临床医师来说是一个相当实用的方法。容易造成高输出量心脏衰竭的疾病有贫血、甲状腺机能亢进、动静脉瘘管、脚气病等。而低输出量心脏衰竭的原因多半是冠状动脉疾病、高血压症、瓣膜性心脏病、原发性心肌病变、和心包疾病等。聪明的读者或许会问,高心输出量对于周边组织的灌流量怎么会不足呢?其实高心输出量心脏衰竭的成因很复杂,以贫血为例,由于血红素过低,心脏必须射出异常大量的血液才能供应全身组织足够的氧气,这种额外增加的血流量对于心脏是一个负担,会对心肌造成不良影响,长期下来就会造成心脏衰竭。
◆ 急性与慢性心脏衰竭
以时间进展的快慢来区分心脏衰竭。一般来说,急性心脏衰竭发生于急性心肌梗塞或心脏瓣膜破裂;而慢性心脏衰竭多半发生于瓣膜性心脏病患者。这样的分类能够让一般人了解心脏功能丧失的快慢,却没有太多的临床意义。
◆ 右侧与左侧心脏衰竭
哺乳类的心脏分为左右两个完全隔开的房室,人类也不例外,按照左右侧功能的差异来区分早期心脏衰竭是一个实用的方法。左心室异常负荷的初期,血液容易在肺部郁积而产生呼吸困难和端坐呼吸的症状,称为左心衰竭;相反的,右心室异常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