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路诸侯讨董卓》 _ 十八路诸侯讨董卓谁是盟主

社会2023/05/24网友67480

本文目录一览:

十八路诸侯联合讨伐董卓时分别是哪十八路?

十八路诸侯是:兖州刺史刘岱、河内郡太守王匡、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乔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北海太守孔融、广陵太守张超、北平太守公孙瓒、上党太守张杨、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骁骑校尉曹操、西凉太守马腾、徐州刺史陶谦 、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冀州牧韩馥

十八路大军联讨董卓时,谁是盟主?

袁绍。

190年1月,各地群雄起兵,打出讨董的旗号。当时袁绍与王匡屯兵河内,张杨亦率数千人投靠;张邈、刘岱、桥瑁、袁遗与鲍信屯兵酸枣,曹操则属于张邈军下;袁术屯兵鲁阳,孙坚从长沙赶往与袁术会合;孔伷屯兵颍川;韩馥则留在邺城,给与联军军粮。各群雄都支持袁绍,一起推举他为盟主,但只有鲍信认为曹操才是最有能力推翻董卓。袁绍自号车骑将军,其他人都有被假授官号,如曹操就被授行奋武将军。

三国演义》中十八路诸侯:
第一镇,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
第二镇,冀州刺史韩馥。
第三镇,豫州刺史孔伷。
第四镇,兖州刺史刘岱。
第五镇,河内郡太守王匡。
第六镇,陈留太守张邈。
第七镇,东郡太守乔瑁。
第八镇,山阳太守袁遗。
第九镇,济北相鲍信。
第十镇,北海太守孔融。
第十一镇,广陵太守张超。
第十二镇,徐州刺史陶谦。
第十三镇,西凉太守马腾。
第十四镇,北平太守公孙瓒。
第十五镇,上党太守张杨。
第十六镇,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
第十七镇,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
再加上曹操的本部兵马。
共计18路诸侯。

历史上讨董联军:
勃海太守袁绍;
后将军袁术;
冀州牧韩馥;
豫州刺史孔伷;
兖州刺史刘岱;
河内太守王匡;
陈留太守张邈;
广陵太守张超;
东郡太守桥瑁;
山阳太守袁遗;
济北相鲍信。

三国时期发生过哪些大战 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是怎么回事

一提起演义,很多人都能说上一二,因为国人对于演义实在是太感兴趣了。下面(qiwen8)我就细数一下那些发生过的大战。>>>《三国演义》中,开局最热闹的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之战,三位超凡脱俗,骨骼清奇,将要维护和平的闪亮登场,温酒斩华雄,刘关张三英战,从此三位的名号响彻后汉大地,所到之处基本亮瞎人的眼。>>可是,上没有温酒斩华雄,也没有三英战吕布,(当然更没有搞笑的刘刕刘三刀)倒是有一位英雄在那场轰轰烈烈的战役中崭露头角,打出了逆天战绩,他阵斩华雄,击败吕布,吓得董卓送女人求和,最后孤身一人夺回了帝都洛阳,此人就是东吴帝国的第一代开拓者---。>>孙坚生于公元155年,关东联军讨伐董卓之战时他35岁。孙坚既不是袁氏家族的那种名门望族,也不是这种出身朝廷重臣的家庭,他当时仅仅是破虏将军身份,一个杂号而已,(还是后来袁术临时表奏的)破虏将军魏朝为五品,汉代也基本如此,大致相当于现在团长级别。然而,就是这个杂号将军,打出了神一样表现。>>公元189年冬,曹操发布讨董檄文,关东联军组建,推举袁绍为盟主。关东联军共十几路人马,总兵力达十余万,分三个方向向董卓所在的洛阳缓慢推进。孙坚在这个时期从南阳北上,加入了义军队伍。在当时的联军中,几乎囊括了后来主导三国乱世的所有主要人物,如袁绍、袁术、曹操、等人。但是,这些牛人组成的联军,面对董卓却不敢出击,直到第二年公元190年,联军与董卓军形成了奇怪的 *** 。>

《十八路诸侯讨董卓》 _ 十八路诸侯讨董卓谁是盟主

一提起演义,很多人都能说上一二,因为国人对于演义实在是太感兴趣了。下面(qiwen8)我就细数一下那些发生过的大战。

《三国演义》中,开局最热闹的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之战,三位超凡脱俗,骨骼清奇,将要维护和平的闪亮登场,温酒斩华雄,刘关张三英战,从此三位的名号响彻后汉大地,所到之处基本亮瞎人的眼。

可是,上没有温酒斩华雄,也没有三英战吕布,(当然更没有搞笑的刘刕刘三刀)倒是有一位英雄在那场轰轰烈烈的战役中崭露头角,打出了逆天战绩,他阵斩华雄,击败吕布,吓得董卓送女人求和,最后孤身一人夺回了帝都洛阳,此人就是东吴帝国的第一代开拓者---。

孙坚生于公元155年,关东联军讨伐董卓之战时他35岁。孙坚既不是袁氏家族的那种名门望族,也不是这种出身朝廷重臣的家庭,他当时仅仅是破虏将军身份,一个杂号而已,(还是后来袁术临时表奏的)破虏将军魏朝为五品,汉代也基本如此,大致相当于现在团长级别。然而,就是这个杂号将军,打出了神一样表现。

公元189年冬,曹操发布讨董檄文,关东联军组建,推举袁绍为盟主。关东联军共十几路人马,总兵力达十余万,分三个方向向董卓所在的洛阳缓慢推进。孙坚在这个时期从南阳北上,加入了义军队伍。在当时的联军中,几乎囊括了后来主导三国乱世的所有主要人物,如袁绍、袁术、曹操、等人。但是,这些牛人组成的联军,面对董卓却不敢出击,直到第二年公元190年,联军与董卓军形成了奇怪的 *** 。

>>>>原来,联军惧怕董卓军队的实力,不敢轻举妄动。当时最精锐的几支部队,如并、凉之人,匈奴、屠各、湟中义从、西羌八种,这些部队都在董卓的控制下。另外,袁绍与袁术等人各怀鬼胎,都有自己的盘算,因此都出工不出力,很多诸侯甚至日夜饮酒搞公关,几乎没人将心思放在勤王战役上。期间只有曹操自不量力的主动向荥阳一线发起进攻,结果在汴水遭遇董卓大将徐荣,被杀的惨败,几乎全军覆没,险些丧命。至于刘备同志,那时候估计他只是一小队人马,恐怕连露面的机会都没有。>>《三国演义》中令人热血沸腾的温酒斩华雄和三英战吕布没有上演,倒是另一场更加令人瞠目结舌的战斗上演了。>>孙坚统兵驻扎于鲁阳,整军备战,随时准备进攻洛阳。董卓颇为忌惮孙坚,遂命大将胡轸(此人职位高于吕布,甚至高于董卓心腹李傕郭汜)率凉州军进攻孙坚。当时孙坚刚到鲁阳,正在城外摆酒宴和众将聊天并为自己手下送行。忽然董卓大军兵临城下,众人皆惶恐,孙坚临危不惧,在谈笑间指挥部队有秩序的缓缓进城,最后他才从酒席上坐起身,始终淡定从容。所谓温酒大概就是出自此处吧。胡轸看到孙坚军队如此有纪律,阵容齐整,知道这是块硬骨头,因此不敢强攻,只得在城外驻扎。>>在随后的战斗中,孙坚吃了一场败仗。时他正准备主动进攻董卓,却遭到敌军大将徐荣的进攻,两军忽然遭遇,孙坚战败,损失惨重。这是孙坚生涯极少的失败,但这次失败并不算太丢人,第一,徐荣太强,就是此人击败了曹操;第二,凉州军兵多;第三,孙坚并未因此丧气,相反,他积极筹划,收拾残兵,卷土重来。>

原来,联军惧怕董卓军队的实力,不敢轻举妄动。当时最精锐的几支部队,如并、凉之人,匈奴、屠各、湟中义从、西羌八种,这些部队都在董卓的控制下。另外,袁绍与袁术等人各怀鬼胎,都有自己的盘算,因此都出工不出力,很多诸侯甚至日夜饮酒搞公关,几乎没人将心思放在勤王战役上。期间只有曹操自不量力的主动向荥阳一线发起进攻,结果在汴水遭遇董卓大将徐荣,被杀的惨败,几乎全军覆没,险些丧命。至于刘备同志,那时候估计他只是一小队人马,恐怕连露面的机会都没有。

《三国演义》中令人热血沸腾的温酒斩华雄和三英战吕布没有上演,倒是另一场更加令人瞠目结舌的战斗上演了。

孙坚统兵驻扎于鲁阳,整军备战,随时准备进攻洛阳。董卓颇为忌惮孙坚,遂命大将胡轸(此人职位高于吕布,甚至高于董卓心腹李傕郭汜)率凉州军进攻孙坚。当时孙坚刚到鲁阳,正在城外摆酒宴和众将聊天并为自己手下送行。忽然董卓大军兵临城下,众人皆惶恐,孙坚临危不惧,在谈笑间指挥部队有秩序的缓缓进城,最后他才从酒席上坐起身,始终淡定从容。所谓温酒大概就是出自此处吧。胡轸看到孙坚军队如此有纪律,阵容齐整,知道这是块硬骨头,因此不敢强攻,只得在城外驻扎。

在随后的战斗中,孙坚吃了一场败仗。时他正准备主动进攻董卓,却遭到敌军大将徐荣的进攻,两军忽然遭遇,孙坚战败,损失惨重。这是孙坚生涯极少的失败,但这次失败并不算太丢人,第一,徐荣太强,就是此人击败了曹操;第二,凉州军兵多;第三,孙坚并未因此丧气,相反,他积极筹划,收拾残兵,卷土重来。

>>>>初平二年二月,胡轸与吕布率大军进攻孙坚。胡轸是凉州籍将领,是董卓的心腹,而吕布是并州籍将领,并州人长期受凉州人歧视,因此战前捣乱,导致董卓军此次进攻失败。孙坚趁敌军疲惫混乱之际,主动出击,一场混战,大获全胜,战斗中斩杀董卓都督华雄。所谓斩华雄就是出于此处,与关羽没有任何关系。此战是关东联军对董卓军的第一次胜利,孙坚威名大振。然而,就在形势大好的情况下,作为南路军团统帅的袁术,担心孙坚获得成功,会难以控制,因此竟然不给孙坚送粮草。>>孙坚亲自与袁术撕逼,袁术闹了脸红脖子粗。也恰恰就在此时,董卓派人来向孙坚求和了。>>原来,董卓早在凉州的时候就知道孙坚,那时候孙坚也在凉州军队中。董卓认为:关东联军其余众人皆不足为虑,唯有孙坚狡猾而且善战,此人对自己是一个巨大的威胁。董卓看打不过孙坚,就派人拉拢孙坚,希望他加入自己的阵营。董卓列出了全国各地的官职名称,只要孙坚看中的都可以封给他,同时,董卓提出希望和孙坚联姻。孙坚面对诱惑,丝毫不为所动,他说:董卓大逆不道,我恨不能诛灭他的全族,昭示天下,我又怎么可能与他联姻呢?随后,孙坚奋威整军,亲率精锐部队直插洛阳,抵达距离洛阳仅有九十里的大谷关。董卓急派主力前去抵挡,结果两军在洛阳皇家陵园一带遭遇,一场激烈的大战,凉州军被孙坚一战击溃。>>董卓看到孙坚已经闻风丧胆,他一把大火烧了东汉两百年的都城,然后落荒而逃。董卓临走前留下吕布镇守宣阳门,这是他抵挡孙坚最后的王牌。孙坚与吕布终面遭遇,这是关东联军与董卓军最关键的决战。结果,孙坚再次摧破吕布,进驻洛阳!孙坚取得了震惊华夏的胜利,恢复了首都。孙坚进城后,祭奠被毁的汉祖庙,收拾残破不堪的都城。随即,他计划包抄追击,一举将董卓主力围歼。>

初平二年二月,胡轸与吕布率大军进攻孙坚。胡轸是凉州籍将领,是董卓的心腹,而吕布是并州籍将领,并州人长期受凉州人歧视,因此战前捣乱,导致董卓军此次进攻失败。孙坚趁敌军疲惫混乱之际,主动出击,一场混战,大获全胜,战斗中斩杀董卓都督华雄。所谓斩华雄就是出于此处,与关羽没有任何关系。此战是关东联军对董卓军的第一次胜利,孙坚威名大振。然而,就在形势大好的情况下,作为南路军团统帅的袁术,担心孙坚获得成功,会难以控制,因此竟然不给孙坚送粮草。

孙坚亲自与袁术撕逼,袁术闹了脸红脖子粗。也恰恰就在此时,董卓派人来向孙坚求和了。

原来,董卓早在凉州的时候就知道孙坚,那时候孙坚也在凉州军队中。董卓认为:关东联军其余众人皆不足为虑,唯有孙坚狡猾而且善战,此人对自己是一个巨大的威胁。董卓看打不过孙坚,就派人拉拢孙坚,希望他加入自己的阵营。董卓列出了全国各地的官职名称,只要孙坚看中的都可以封给他,同时,董卓提出希望和孙坚联姻。孙坚面对诱惑,丝毫不为所动,他说:董卓大逆不道,我恨不能诛灭他的全族,昭示天下,我又怎么可能与他联姻呢?随后,孙坚奋威整军,亲率精锐部队直插洛阳,抵达距离洛阳仅有九十里的大谷关。董卓急派主力前去抵挡,结果两军在洛阳皇家陵园一带遭遇,一场激烈的大战,凉州军被孙坚一战击溃。

董卓看到孙坚已经闻风丧胆,他一把大火烧了东汉两百年的都城,然后落荒而逃。董卓临走前留下吕布镇守宣阳门,这是他抵挡孙坚最后的王牌。孙坚与吕布终面遭遇,这是关东联军与董卓军最关键的决战。结果,孙坚再次摧破吕布,进驻洛阳!孙坚取得了震惊华夏的胜利,恢复了首都。孙坚进城后,祭奠被毁的汉祖庙,收拾残破不堪的都城。随即,他计划包抄追击,一举将董卓主力围歼。

>>>>然而,这个计划尚未实施,孙坚的后院就又起火了。原来,袁绍看到孙坚如此骁勇,怕他一旦击败董卓会成为一个新的劲敌。因此,就在孙坚攻入洛阳的同时,袁绍命人袭击豫州孙坚的根据地。孙坚听到这个消息后,仰天长叹:我到这里本打算匡扶汉室,消灭反贼,可没想到,我周围竟然都是这样卑鄙自私的人,我以后还能和谁一起共事,一起为国效命呢?孙坚退兵后,卷入了诸侯争霸战争。一年后,斩杀华雄,击败吕布,吓跑董卓,威震天下的一代名将孙坚,在与刘表军的作战中被暗箭射中,不治身亡,终年36岁。>>《续后汉书》的作者萧常曾如此评价孙坚:自董卓称乱,四方倡义而起者非一,然皆负恃其众,因之以自封殖,卒无一人婴其锋者;独(孙)坚一战而败之,遂使西走,修复园陵,祗祀庙社,此其忠义奋发,岂袁、刘辈可同日语哉!惜其孤军无继,功弗克就,而其志有足尚也。>>建立吴国后,追谥孙坚为武烈皇帝。>>有匡扶汉室之心,却挡不住诸侯的狼子野心,一代奇才孙坚就此离去,所幸的是虎父无犬子,孙策后来纵横江东为东吴打下了一大片基业。>

然而,这个计划尚未实施,孙坚的后院就又起火了。原来,袁绍看到孙坚如此骁勇,怕他一旦击败董卓会成为一个新的劲敌。因此,就在孙坚攻入洛阳的同时,袁绍命人袭击豫州孙坚的根据地。孙坚听到这个消息后,仰天长叹:我到这里本打算匡扶汉室,消灭反贼,可没想到,我周围竟然都是这样卑鄙自私的人,我以后还能和谁一起共事,一起为国效命呢?孙坚退兵后,卷入了诸侯争霸战争。一年后,斩杀华雄,击败吕布,吓跑董卓,威震天下的一代名将孙坚,在与刘表军的作战中被暗箭射中,不治身亡,终年36岁。

《续后汉书》的作者萧常曾如此评价孙坚:自董卓称乱,四方倡义而起者非一,然皆负恃其众,因之以自封殖,卒无一人婴其锋者;独(孙)坚一战而败之,遂使西走,修复园陵,祗祀庙社,此其忠义奋发,岂袁、刘辈可同日语哉!惜其孤军无继,功弗克就,而其志有足尚也。

建立吴国后,追谥孙坚为武烈皇帝。

有匡扶汉室之心,却挡不住诸侯的狼子野心,一代奇才孙坚就此离去,所幸的是虎父无犬子,孙策后来纵横江东为东吴打下了一大片基业。

十八路诸侯讨董卓誓师大会上,为何要手指蘸血抹在脸上?

古人对天盟誓怕有人出尔反尔,将牲血涂在嘴边或脸上,泛指发誓订盟。这样就等于说啥都不能违背誓言,因为神明不可欺。 意思就是,如果谁违背誓言,就像这献祭的动物一样,被杀被埋。

三国为什么叫三国?18路诸侯讨伐董卓为什么不叫18国呢?

三国是因为当时的曹魏,蜀汉,东吴最后都登基称帝了,而当时18路诸侯讨伐董卓,他们都是汉朝的臣民,所以他们不能称为18国。

三国演义——十八路诸侯讨董卓为何失败?

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这是发生在东汉献帝时期的故事。说的是东汉第一网红,反董联盟扛把子——袁绍带领17个兄弟联盟一起打董卓的故事。

讨伐董卓,是因为董卓带兵入京,上来就更换皇帝,把持朝政,荒淫后宫,倒行逆施,不得人心,逼得那些汉朝的臣子一起来揍他。

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从结果看最终是失败了,但其中不乏名场面,包括二爷温酒斩华雄,虎牢关前刘关张三兄弟三英战吕布,董卓被迫迁都长安溜之大吉。

既然十八路诸侯齐聚,为何失败了呢? 让我们来一起看一看。 先看一下讨伐阵营的人员。 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盟主 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掌管物资补给 冀州牧韩馥、 豫州刺史孔伷、 兖州刺史刘岱、 河内郡太守王匡、 陈留太守张邈、 东郡太守乔瑁、 山阳太守袁遗、 济北相鲍信、 北海太守孔融、 广陵太守张超、 北平太守公孙瓒、 上党太守张杨、 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先锋官打硬仗 骁骑校尉曹操、出谋划策 西凉太守马腾、 徐州刺史陶谦。

这次讨伐,取得组织上的相对统一,即奉袁绍为盟主,因为当时在江湖名气最大,号称“四世三公”(四代人出了三个超级大官)门生故吏遍天下,虽然有名气,有了领导地位,但这老哥不太会用人,当时声势浩大兴冲冲的去讨伐董卓了,可身边连个像样的谋士都没带,自己也没有手腕能够把这十八路诸侯收拾的服服帖帖,于是就出现了十八路诸侯虽然组织上取得了暂时统一,到了关键时候还是掉了链子。

当时袁绍派人送外号“江东猛虎”的孙坚去当先锋,连战连捷,当时孙坚打的自己物资补给不够了,想管物资补给的袁术(袁绍堂弟)耍心眼,给你物资,你打败董卓的将领就抢了头功,那不能给不给,坚决不给!不给物资,孙坚只得吃了败仗,还损失了自己的猛将祖茂,再后来让孙坚去打汜水关,他也不去了。

在虎牢关前,刘关张三兄弟打败了吕布,吕布三爹董卓赶紧收摊子紧闭大门,董卓一看对手来真的,自己最能打的傻儿子吕布都不挡不住,赶紧跑吧,但人家这种跑不叫跑,美其名曰“迁都”。在这会儿,曹操献计:“袁老大,咱们追上去揍他丫的吧。” 袁老大来一句:“大家都累了,阿瞒你也歇了吧。” 曹操大骂:你个傻叉,劳资不和你玩了。 从这儿可以看出,袁绍一方面没有能力号召大家继续带兵前去追杀董卓,自己对讨伐董卓也力不从心了,此时他们这核心领导层已经出现了思想不统一。

十八路诸侯各部为求自保,都是来看个热闹,凑个人头,不是真刀真枪来打架的,都想着趁此机会捞个好名声,有的人比如袁绍过了把联盟老大的瘾,他已经赚到了,有些人比如袁术总管粮草也捞了不少好处,就想着赶紧撤吧,打什么董卓啊,还是快回家看老婆孩子去咯,这就出现了利益不统一。

由此可以看出,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虽然取得了组织上的临时统一,但临阵变卦,思想不统一,利益不统一导致心怀鬼胎,各自为战,到后来的面面相觑,只得各自撤兵离去,注定这是一场不能取得最终胜利的会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