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为耶路撒冷哭

社会2023/05/26网友73850

本文目录一览:

2020-03-11

  路加福音导言

《路加福音》是一位名叫路加的人写的,这是初代教会所有古教父都认为的,也是早期教会所接受的。关于路加的资料,在新约其他书信给我们提供了一些信息,他是一位医生(歌罗西书四1)。他是保罗宣教旅程中的忠心的同伴(门24,参使徒行传)伴随其左右,直到保罗离世(提后四11)。《路加福音》的章数虽然没有第一本书《马太福音》来的多,但内容篇幅上却是四福音中最长的一卷书,如若连同它的续篇《使徒行传》的章数和篇幅的话,那么路加写的圣经是新约圣经中篇幅最多的一位作者了,甚至超过保罗。《使徒行传》作者指明“在第一卷书里”(徒1:1)曾讲述耶稣的一切事,因此我们把它们放在一起,可以看见清晰的看到——耶稣基督的福音如何由耶路撒冷这个信仰中心地带向外扩展,一直道外邦之地(徒1:8)。

路加福音全书的序言(一1~4)透露出读者的对象主要是以外邦人为主体,像提阿菲罗一样已经“学”过耶稣基督的道,但作为外邦人的路加知道,外邦文化处境中的信徒,哪些方面更有效的帮助他们去认识耶稣基督的福音。因此他详细考察传道人在他们当中所传讲的已经实现了的事,并按着顺序写下来,使这本福音书能坚固读者的信心,使他们知道所学之道是确实的,可信的。

因此整体而言,路加福音是一份关于耶稣基督并其救恩的工作详细记录,路加福音是按照耶稣从出生到死亡的时间顺序来记述的,贯穿全书的主题是关乎耶稣基督的身份以及他来寻找/拯救失丧之人的使命。从天使宣告救主将要降生,一直到他的升天。圣灵使用路加的身份/背景以及赐给他的独特的视野,来帮助我们认识耶稣基督,这是别的福音书所没有关注的角度和面向。 路加福音显明耶稣不仅仅是成就了上帝赐个犹太人的救恩的应许:“…摩西的律法、先知的书和诗篇上所记的,凡指着我的话都必须应验”(二十四44下)。更强调 了上帝的救恩是为万民而预备的:“耶稣是照亮外邦人的光”(二31)。路加福音记载了很多耶稣与社会边缘群体的故事,逆转了他们的生命。祈愿在我们透过路加福音的灵修,能与主相遇,使我们的生命与生活在2020年因此有一个不一样的逆转。

路加福音的简单大纲:

一1~4 耶稣基督的福音——一个可靠的救恩

一5~四13 耶稣基督事前的预备

四14~九50 耶稣在加利利的事工

九51~十九27 前往耶路撒冷的旅程

十九28~二十一38 耶稣在耶路撒冷的事工

二十二1~二十四53 耶稣受死/复活/升天

上帝的眼泪是什么颜色

红色

印度耶稣像 流红色眼泪

联合晚报 (2003-03-11)

(新德里讯)印度的果亚省最近有人发现一幅基督画像,竟然流下了两条红色的泪水,看起来非常地明显,当地信徒大排长龙,瞻仰这幅哭泣的圣像。

位于印度西北部海岸的果亚省,最近信徒议论纷纷,大排长龙的他们都是为一睹流血的基督圣像而来。耶稣眼角画着两行有如泪水的粗线,还是红色的,相当地怵目惊心。

这幅耶稣画像是由一名学生2月26日在家里突然发现变成这个样子,消息马上传了开来,随后被移往教堂公开展出。信徒说:“耶稣正为我们的罪恶而受苦,他要人们改变生活,因为人类罪恶太多了!”“我感到基督是真正在为我们哭泣,那意味着我们得从心来改变。”

教堂准备将这幅画送往首都新德里,做进一步的检查,来辨别真伪。

福音中的审判和受难中的历史问题

耶稣基督受审和受难的故事每年都会被世界各地的基督徒在复活节礼仪中重演。这个故事已成为基本的信条,很少受到新约学者和历史学家的质疑。完整的故事首先出现在新约马可福音中,随后是马太、路加和约翰。这个故事出现在所有四本福音书中并不表示有四个独立的历史来源;马克为故事建立了模板,而马修、卢克和约翰则添加了变体和更新的材料。

这个故事的来源仍然未知。一直以来的假设是,它背后一定有口头传统。同时,许多细节都在整个叙述中对以色列故事和犹太圣经的引用得到验证。Paul的信件(写于公元 50 年代和 60 年代之间)也经常被要求验证 Mark 中的信息。然而,保罗对历史事件不感兴趣。保罗根据他现在在天上的耶稣的异象,宣告了“复活的基督”。阅读保罗的细节证据继续受到我们已经知道这个故事的事实的影响,因此将它读回到保罗的书信中。

耶稣为耶路撒冷哭

最后的晚餐与加略人犹大的背叛

在马可福音、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中,最后的晚餐是在逾越节的第一个晚上举行的。逾越节是耶路撒冷主要的朝圣节日之一,成千上万的犹太人前往该市庆祝。重演了一顿仪式餐,包括宰杀的羊羔和其他食物。耶稣在这顿饭中认出了他的背叛者加略人犹大。耶稣和他的门徒庆祝逾越节的故事是可信的,但许多其他细节似乎更夸张。那天晚上和第二天早上都有大量的活动发生,其中许多都构成了历史问题。

我们对犹大几乎一无所知。犹大这个名字很受欢迎,反映了民族英雄之一,犹大·马加比 (Judas Maccabeus),他帮助领导了反对希腊占领的马加比起义(公元前 167 年)。这个姓氏仍然是一个谜,尽管它可能表明他来自犹太的凯里奥斯。还有一种理论认为它与sicarri一词有关,这是狂热者中的“匕首” ,许多人将其归咎于犹太人起义。他被列为最初的门徒之一,但路加和约翰声称撒旦附身了他。诗篇 41:9 有一个典故:“即使是我的亲密朋友,我信任的人,分享我面包的人,也背叛了我。”

犹大的故事首先出现在马可福音中。我们找不到更早的证据表明背叛或这个人的故事。

犹大的故事首先出现在马可福音(公元 70 年);我们找不到更早的证据表明

背叛或这个人的故事。在哥林多前书 15 章 5 节中,保罗列出了耶稣几次复活的显现,写道“他 [耶稣] 向矶法 [彼得] 显现,然后显现给十二个人”,但如果犹大背叛了耶稣,他会因复活显现而受到尊敬吗?在哥林多前书 11:23 中,当保罗谈到圣体圣事的公式时,他以“……在他被交接的那晚…… ”开始这里的希腊词只是表示“交给当局”,因此这不是犹大故事的证据。

饭后,耶稣和门徒走到一个叫做客西马尼园(“橄榄园”)的地方。这个故事被称为花园里的痛苦”,耶稣在那里祈祷能够避免他即将到来的死亡和折磨。由于耶稣的门徒一直睡着,他不得不叫醒他们三次,问题仍然存在:谁记录了这一事件?然而,我们可以在早期的故事中找到一个有趣的相似之处,即大卫王的信使亚希托弗,他加入了他的儿子押沙龙反抗国王的行列。在这段经文中,大卫在橄榄山(客西马尼园的所在地)寻求避难,“沮丧而哭泣”:

让我选择一万二千人,今晚我将出发去追捕大卫。当他疲倦和沮丧时,我会来找他,让他陷入恐慌;与他同在的人都会逃跑。我只会打倒国王。你只求一个人的生命,所有的人都会安宁。(2 撒母耳记 17:1-4)

逮捕

根据福音书的背叛故事,犹大主动提出要带领犹太当局去当晚可以秘密逮捕耶稣的地方,他用一个吻背叛了耶稣,这是对箴言 27:6 的引用。(“善意的是朋友的伤痛,但大量的是敌人的亲吻”)。当逮捕代理人——马可福音中的“祭司长、文士和长老”,马太福音中的“人民的祭司长和长老”,路加福音中的“圣殿守卫”或约翰福音中的“罗马助手”——出现时,门徒们惊慌失措,把耶稣丢给了他的命运,“实现”了耶稣在马可福音传道中的预言。

根据马可的说法,耶稣被带到整个公会,即耶路撒冷的市议会,而在路加和约翰,这是大祭司的房子(亚那和他的女婿,以及他的儿子该亚法)。马可和马太只提到了晚上的一次审判,而路加包括在希律安提帕面前(在城里过逾越节)的单独审判,因为彼拉多认识到耶稣来自希律的领土(加利利),而不是犹太。

这里的问题是逾越节是一个家庭假期。整个公会(还有大祭司!)会起身离开他们的家人,首先是集体逮捕他,其次是为了审判一个加利利的奇迹工作者吗?根据后来的拉比传统,犹太法律禁止在夜间或节假日进行审判。如果他们确实察觉到耶稣和他的追随者以某种方式威胁了圣殿,他们本可以把他关在一个牢房里直到假期结束。

亵渎神灵?

马可声称,当耶稣被指控时,“证人不同意”。再次,犹太法律规定,在这种情况下,案件必须被驳回。这是马可的说法,这是一次非法的审判,耶稣是被陷害的。这是马可在整个事工中的主要主题,从一开始他的对手(法利赛人和希律人)就寻求他的死亡。

马克知道耶稣是如何死的,因此情节要求犹太领袖将耶稣交给罗马钉十字架。

大祭司接着问道:“你是弥赛亚,是蒙福者的儿子吗?” 耶稣回答说:“我是。你会看见人子坐在掌权者的右边,驾着天上的云降临”(引用但以理书 7:13-14)。大祭司撕毁了他的衣服(表示哀悼),宣布此声明为“亵渎神明”,议会判处他死刑。亵渎的意思是诽谤。在犹太教中,这包括打破以上帝的名义和偶像崇拜的誓言,惩罚是石刑。简单地声称“弥赛亚身份”不是犯罪;约瑟夫斯(公元 1 世纪的犹太历史学家)相关的几个自称是弥赛亚的故事,据我们所知,他们中没有一个是根据犹太法律被处决的。许多人被罗马处决,通常是因为他们煽动暴民反对罗马 *** 。马可知道耶稣是如何死的,因此情节要求犹太领袖将耶稣交给罗马钉十字架。

约翰的福音为逮捕提供了更可信的理由。根据约翰的说法,拉撒路的复活激起了人群,大祭司决定必须杀死耶稣,以免罗马人踩到他们,让他们看起来好像无法控制圣殿的人群。该亚法宣布:“你们不明白,让一个人为人民而死,强于毁灭整个国家”(约翰福音 11:50)。这与 Ahitophel 的故事一致:“你只寻求一个人的生命,所有的人都会安宁”。

本丢彼拉多和释放巴拉巴

耶稣的年表将他的死亡置于公元 26-36 年之间,因为这是本丢彼拉多在提比略统治期间(公元 14-37 年在位)在犹太任职的时间。在所有的节日里,彼拉多都会来耶路撒冷监督治安。我们有两个关于彼拉多的资料,亚历山大的斐洛(写于公元 30 年代和 40 年代)和弗拉维乌斯·约瑟夫斯的著作。两者都列出了彼拉多在犹大滥用权力和腐败的情况。但是,我们在分析此类来源时始终应小心谨慎。两位作者都认为,耶路撒冷和其他城市的犹太人骚乱问题是由腐败的州长而不是犹太人造成的。

马克声称彼拉多有在逾越节释放囚犯的习惯,然而,在对彼拉多所做的所有研究中,都没有证据表明这一点。囚犯的名字是巴拉巴,这是一个亚兰语名字,意思是“父亲的儿子”。马克讽刺地让犹太人为释放错误的“父亲的儿子”而哭泣。叙事上,故事一团糟。这就是几天前欢迎耶稣作为他们的拯救者进城的那群人吗?祭司们害怕的同一群人会暴动,以至于他们不得不在晚上“秘密”逮捕耶稣?马可没有提供关于这群人的身份或他们为什么反对耶稣的细节。

彼拉多介绍中最重要的元素是他宣布耶稣是无辜的(在路加福音中三次)。马太让彼拉多为这件事洗手,并声称犹太人出于嫉妒把耶稣翻了身。马太增加了讽刺,“全体人民”说,“他的血在我们和我们的孩子身上”(马太福音 27:25)。不幸的是,这句话在几个世纪以来一直被引用到现代,以证明谋杀犹太人是正当的。

耶稣的死亡方式表明他是作为罗马的叛徒而死的。耶稣的追随者必须撤消这一点,最好的办法是让罗马官长宣布耶稣无罪。暗示,他的追随者也没有受到这一指控,这与最近犹太人反罗马起义中的其他犹太人不同。

钉十字架

毫无疑问,马克和其他人是罗马被钉十字架的见证人,但不一定是这一见证人。在罗马的十字架上,囚犯先被鞭打,然后再抬着横梁(不是整个十字架;它们太重了)。当囚犯被标记时,士兵有权强迫旁观者携带光束。海绵上的“胆汁和醋”是在受害者昏倒时 *** 他的。马可结合了以赛亚书中的哀歌和“受苦的仆人”段落。这些典故表明所有这一切都是在圣经中“预测的”。

马可还报告说,“祭司长和文士”在那里嘲笑耶稣。这是另一个有问题的细节。在逾越节,一个人必须在为期一周的节日期间保持不受尸体污染。祭司们不会因为去杀戮场而危及他们参与节日的其余部分。这只是一个争论的结构。

罗马人在通往城市的道路上将受害者钉在十字架上,并在那里进行宣传——这就是你反抗罗马时发生的事情。他们试图让受害者尽可能长时间地活着(因此是醋兴奋剂),以展示叛军将如何遭受极端酷刑。平均存活时间大约是三到五天。死亡原因是无法将自己抬起到足以呼吸(窒息),以及失血、疼痛和创伤的组合。耶稣在三个小时内死了。这个细节很大程度上是由叙事情节推动的,目的是让他在安息日日落之前进入坟墓。葬礼的准备工作要等到安息日之后才能完成,这就是女人们去坟墓的原因在星期日的早上。

当罗马惩罚罪犯时,他们希望它永远持续下去;被钉十字架的受害者被剥夺了传统的葬礼仪式。亚利马太的约瑟夫的叙述功能是确保这不会发生在耶稣身上。另一方面,罗马地方法官因收受贿赂而臭名昭著。当约翰说约瑟向彼拉多要身体时,他填写了这个细节(约翰福音 19:38)。

这个传统让耶稣在坟墓里待了三天。然而,如果从日落到日落(周五晚上到周日早上)计算,那只是一天零一个早晨。然而,福音书都在预言中提到了三天,就像马太在他对约拿和鲸鱼的类比中一样。当马太声称信徒会得到一个“神迹”时,那是“约拿的神迹,在鲸鱼腹中三天”。犹太人认为,尸体直到死后“第四天”才开始腐烂,耶稣不能带着本应是“尸体污染”的东西出现。

到底发生了什么

我们可能永远无法确定地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我们所知道的关于罗马帝国在各省的统治、当时犹太人之间争论的各种问题以及空气中充满希望上帝最后干预的充满活力的因素来尝试重建可能的事件。

如果耶稣去耶路撒冷过逾越节,一些追随者很可能也去了,他可能在城里又捡了几个。如果朝圣者以弥赛亚形象欢迎他,这将提醒军团和祭司注意潜在的麻烦。耶稣在节日期间宣扬一个不属于罗马的“王国”和一群追随者,这很可能是导致他被杀的原因。我们无法证实犹大的背叛。他的故事深深植根于圣经参考文献中,因此很难找出可能的事件,但一种建议是“犹大”被拟人化为拒绝接受耶稣为弥赛亚的“犹太人”。

如果耶稣试图扰乱圣殿的礼拜,在事先与罗马检察官的安排下,圣职会立即将他交出。这将是犹太人领导层参与耶稣之死的程度,这个假期将排除福音书中描述的任何犹太人的审判。一旦移交,罗马将立即被钉十字架。在彼拉多之前进行审判的可能性很小,彼拉多也因不向罗马公民提供审判而闻名。他会为一个犹太农民的审判而烦恼吗?

耶稣受难与受难的遗产

对于他的追随者来说,耶稣的死一定是一个巨大的创伤性冲击。为了解释这一点,他们做了所有犹太人几个世纪以来所做的事情。他们转向圣经寻求答案,并找到了替罪羊。耶稣死后 20 年内,他的追随者(彼得、雅各和约翰)在耶路撒冷建立了一个基督教社区。我们知道这一点,因为保罗在那里拜访了他们。保罗和路加都描述了传教士在耶路撒冷的一次重要会议,也许是c。公元49年。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耶稣的追随者试图创造自己的身份来对抗犹太教。除了福音书,新约的文本和书信也使用了只有基督徒才能正确解释犹太圣经的论点。到了公元 2 世纪,随着教父们使用福音材料将犹太人妖魔化为魔鬼的代理人,现在被指控弑神,尖酸刻薄的情况愈演愈烈。这是中世纪及以后反犹太主义的起源。

就神学和灵性而言,耶稣的苦难和死亡成为无私牺牲的模板,也是理解这种死亡如何改变信徒的核心。探索这个故事的历史性并不会挑战信仰,但是如果没有我们适用于阅读所有古代历史的标准,将福音书作为历史来阅读仍然存在问题。

对于上帝,有什么认识/

宇宙万物与圣经的启示,都彰显了上帝的爱。我们的天父是生命,智慧,和福乐的根源。请看自然界奇妙美丽的万物,是如何不可思议的适应世人与一切动物的需要和幸福。那普照宇宙的阳光,与润泽地土的雨露,以及河、海、山岳、平原、无不显明造化主的慈爱。受造之物每天所需要的,都是由造化之主供给的,正如作诗的人说:“万民都举目仰望你,你随时给他们食物。你张手,使有生气的都随愿饱足。”(诗145:15,16)上帝所造的人,本是圣洁而喜乐的。大地受造时,也是尽善尽美,没有衰败灾害的迹象。只是人违背了上帝慈爱的律法才有灾祸死亡临到人间。即使在罪恶所生的困苦中,上帝的爱仍然显明。经上记着说,上帝因为人犯罪,遂咒诅这地。(见创3:17) 荆棘和蒺藜,使人生烦恼劳苦的种种艰难和试炼,无非是要使人获益。这是上帝所定不可少的训练,要救人脱离由罪所生的败坏。

这个世界虽已丧亡,却不完全是忧愁凄惨的;万物的景象之中,仍有盼望与安慰的佳音。刺草之上仍能开花,荆棘之上还长着玫瑰。“上帝就是爱,”这一句话,写在每一朵含苞待放的鲜花,每一株生长的嫩草上。那婉转歌唱的小鸟,香郁馨人的百花,以及森林中各种苍劲挺拨的大树,无样不显明上帝的仁爱,表明他如慈父一般爱惜儿子,存心为他们谋幸福。

上帝的圣经,彰显他的圣德;上帝曾亲自宣告自己是大有慈爱和怜悯的上帝。有一次摩西祷告说,“求你显出你的荣耀给我看,”耶和华回答:“我要显我一切的恩慈,在你面前经过。”(出33:18,19)“耶和华在他面前宣告说,耶和华,耶和华,是有怜悯有恩典的上帝,不轻易发怒,并有丰盛的慈爱和诚实;为千万人存留慈爱,赦免罪孽、过犯,和罪恶。”(出34:6,7)“不轻易发怒,有丰盛的慈爱。”“不永远怀怒,喜爱施恩。”(拿4:2;弥7:18)这就是上帝的荣耀。上帝用天地之间无数的恩赐,将我们的心与他联在一起;又借着万物,和人心所能明白的最亲密的关系,将自己显示与我们。

然而这一切,都不能充分显尽上帝的慈爱。可惜,主虽已显出许多慈爱的凭据,而人心仍被恶者所惑,对上帝存畏惧之心,以为他是凶暴而不饶恕人的神。撒但使人误认为上帝的圣德中只有公正严厉的一面,如同一个冷面无情的法官,一个刻薄无情的债主。他把创造主描述为一位以嫉妒的眼光监视着人类,为要寻找人的过失,以便降罚与他们。耶稣为要破除这层阴影,就降世与人同住,向世人显明上帝无穷的慈爱。

上帝的儿子从天降临,为的是显明天父。如经上说:“从来没有人看见上帝,只有在父怀里的独生子将他表明出来。”(约 1:18)“除了子和子所愿意指示的,没有人知道父。”(太 11:27)有一次耶稣的一个门徒说:“求主将父显给我们看,”耶稣回答道:“腓力,我与你们同在这样长久,你还不认识我么?人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你怎么说将父显给我们看呢?”(约14:8,9)耶稣曾形容他在世的使命说,主“用膏膏我,叫我传福音给贫穷的人;差遣我报告被掳的得释放,瞎眼的得看见,叫那受压制的得自由”。(路 4:18) 这就是他的工作。他周游四方行善事,医治一切被魔鬼压制的人。有些村镇中因耶稣经过,家中便无呻吟之声,病人都得了他的医治。他的工作,是一种证据,显明他是曾受神圣之膏的。他的一举一动,都显出仁爱,慈悲,和怜悯。他有同情人类的心肠。他取了人的样式,为要应付人类的缺乏。虽极贫贱的人,也不怕与他接近;连小孩子也欢喜他,欢喜坐在他膝上,凝视他慈爱的容颜。

耶稣固不隐瞒一句真实的话,但说时,都存着爱心。他与人交接,都是非常机警,谨慎,周到,时刻流露同情体贴之意,没有一点鲁莽的行为。他绝不无故说严厉的话,绝不使敏感的人受无谓的伤痛,也不指摘人的软弱。他说的都是实话,但都是存着爱心说出来的。他揭露假冒为善与不信不义的行为,但每次这样严责的时候,声音中常含着悲恸。耶稣本是道路,真理,生命,耶路撒冷是他所爱的城邑;因居民不接受他,他便为耶路撒冷伤心,哀哭。民众弃绝他,不信他为救主,他却仍旧怜恤他们。他的人生,乃是舍己利人的。在他眼里,每一生灵都是宝贵的。他虽具有神圣的威权,却仍极其谦卑恭敬的对待上帝的每一个子民。在他看来,每一个人都是他所负责要拯救的将亡之人。

以上所说的,就是基督一生所显示的性格。这种性格也就是上帝的性格。基督所显的神圣之爱,是从天父心中发源出来,流惠与人的。爱人,怜恤人的救主耶稣,就是“上帝在肉身显现。”(提前 3:16)耶稣为救赎我们,就降生为人受苦至死。他成了一个“多受痛苦”的人,使我们可以分享永恒的喜乐。上帝让他满有恩典和真理的爱子,离开天上莫可言喻的荣耀,降到一个被罪败坏,并为死亡和咒诅笼罩的世界;让他离开圣父的怀抱,和众天使的崇拜,反来忍受羞辱与讥笑,为人藐视,厌恶,甚至于死。正如经上说:“因他受的刑罚,我们得平安,因他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赛 53:5)请看他在旷野,在客西马尼园,以及在十字架上的情形。那无瑕无疵的上帝之子,竟来担当罪孽的重担。他本与上帝同在,但在为人担负罪恶之时,他的心灵,也真切感受到罪孽使上帝与人隔离的可怕,这种感受使他悲伤绝望地喊着说:“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为什么离弃我?”(太 27:46)因为感到罪担的沉重和可怕,又觉得心灵因有了罪已与上帝隔离,上帝的圣子就肠断心碎。

但基督作此莫大的牺牲,并非因为要感动天父发出爱人或愿意救人的心,圣经说:“上帝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约 3:16)天父爱我们,不是因我们赎价的重大;乃是因疼爱我们,才为我们预备了重大的赎价。基督是媒介,上帝借着他就将无穷的大爱倾在堕落的世界上。“上帝在基督里,叫世人与自己和好 ”(林后 5:19)天父与他的儿子同受苦难。在客西马尼园的悲恸和髑髅地的惨死之中,大有爱心的主竟亲自为我们付了赎罪的重价。

耶稣说:“我父爱我,因我将命舍去,好再取回来。”(约 10:17)

这就是说,我父极爱你们,甚至因我舍命救赎你们,他就更爱我了。我既作了你们的替身和保证,舍了我的生命,肩负了你们的罪债,过犯,我就更蒙父的宠爱,因我的牺牲,上帝才能显为公义,也能称信耶稣的人为义。

除了上帝的圣子以外,没有人能救赎我们,因为只有在父怀里的耶稣,能将天父表明出来。只有他了解天父的爱是何等长阔高深,只有他才能将这爱显明。所以除了基督代替罪人所作的广大无边的牺牲以外,没有别的方法,能显明上帝待罪人的爱何其大。

“上帝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他不但差遣基督住在人间,背负他们的罪,成为世人的牺牲,为他们而死,也将他赐给堕落的人类。基督置身于人的地位,与人的利益和需要连合。他本来与上帝合一,但也成为人,在永不破裂的关系中与人连成一起。他“称他们(人类)为弟兄,也不以为耻。”(来 2:11)他是我们的祭物,我们的中保,也是我们的长兄,披戴着我们人类的形体,立于天父面前,在永恒的岁月中将与他所救赎的人类联为一体,因为他是人子!这一切无非要使人脱离罪的败坏,使人能反映上帝的大爱,同享圣洁的喜乐。

耶稣为救赎我们所付的重价,和天父使独生子降世为我们舍命的牺牲,应足以提高我们对自身的观念,使我们知道人依靠基督,可以到何等的地步。受上帝默示的使徒约翰,一见到天父对于丧亡的人所发的爱是何等的高深宽大,他内心就充满了崇敬与赞美,甚至不能以言语形容这种爱是何等伟大亲切,惟叫人加以注意,他说:“你看,父赐给我们是何等的慈爱,使我们得称为上帝的儿女!”(约壹 3:1)

这赋于人何等大的价值啊!人因犯了罪,就成为撒但的奴仆;但因信靠基督赎罪的牺牲,亚当的子孙就得成为上帝的儿子。因基督取了人性,就将人类超拔,使一切沉沦的人,一与基督联结,就配称为上帝的儿子。

这样的大爱,实在是无可比拟的。作天上君王的儿女,是何等宝贵的应许!是何等值得我们深思默想的大事!世人不爱上帝,但上帝竟用无与伦比的大爱来爱世人!这样的思想,有制伏人心的奇妙功效,能使人的心意顺服上帝的旨意,我们越是在十字架的光照之下,默想上帝神圣的品格,就越能看出上帝的仁慈怜悯和宽恕中,调和着公平,正直,和恩义两全的仁德;就也越能看出无限的证据,指明 他对罪人的无量慈爱,远胜过慈母怜对他徘徊歧途的浪子的爱。

圣经中记载:耶稣哭了。这是为什么?

是爱的缘故,因为神看一个人的灵魂比全世界都宝贵,所以神把他的爱子耶稣赐给我们,叫我们因主的缘故就可以得永远的生命。

耶路撒冷是什么?

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首都, 0耶路撒冷(以下简称耶京)为一举世闻名的圣城(直至今天,不只为基督教、犹太教,而且也为回教人士称为圣城),是以今日阿剌伯人直称耶京为(El Quds),意即圣城,今把这举世闻名的圣城简介如下:

一、名称:

耶路撒冷按最古老的文献,即一八八七年在埃及南部所发现的称为阿玛尔纳文献上所载(El Amarna):在公元前十四世纪埃及人按客纳罕人称法,称耶京为 Urusalim。按 Urusalim 这字的解释,Uru 是「城」,Salim 有人解作为一神名,也有人解作「平安」之意(见撒冷)。希伯来文,即按玛索辣经文,写作 Ierusalem,但读作 Ierusalayim,七十贤士译本音译作 Ierousalem。但在旧约的次正经书内,以及新约各书内(除玛23:33外)都用另一希腊化的名称,称为 Ierosolyma ,现代文都用 Ierusalem,故中文也译作耶路撒冷。

二、地理形势:

耶路撒冷位于高原地带(高出地中海二千四百九十三尺,高出死海三千七百五十六尺)。原来的古耶路撒冷地址,直到上一世纪中叶,以为位于今耶京西南隅,俗称熙雍山山丘上,不过近代考古学家一致认为那是一种错误。而古耶路撒冷应是位于今圣殿南边,俗称敖斐耳(Ophel)山丘上。在敖斐耳山丘东边的下面有一天然水泉,名叫基红泉(Gihon)(日后又称为圣母泉)。按这山丘即古耶路撒冷所在地。除北面与高凹不平的山地相连外,其它东西南三面环以深谷,东面为克德龙谷,南面有希农谷,西面为提洛培雍谷,即今日之大马士革门直通至南面的希农谷。不过因日久天长已渐渐填平,今日似乎已看不出来。从这一形势看来,这一山丘原是极好的天险地带,尤其东面有一天然水泉,由此可知,何以从很古就有人拣了这一山丘,作为他们居住的地方。

三、历史:

耶路撒冷究于何时开始有人居住?据考古学家的研究,约在公元前三千年已有人定居于此。约在公元前二千年左右,阿摩黎人侵入了客纳罕地,夺去了埃及人在此地之霸权,之后有一种属印度欧罗巴的民族和曷黎人(Hurrian)也曾侵入耶京。公元前十八世纪,按犹太人的传说,也即圣祖亚巴郎时代,同时为至高者的司祭默基瑟德在此为王,称为撒冷王(创14:13),大约即耶路撒冷的简称。按阿玛尔纳文献所载,称耶路撒冷为乌路撒冷。约在公元前十四世纪为埃及王突特摩息斯三世(Tuthmosis III)占领,耶京成了埃及的藩属。当一个名叫阿布狄赫帕(Abdi-Hepa)在耶京执政时,受到匪徒入侵,曾向埃及王求救。之后,当以色列人入侵时,在耶京执政者为阿多尼责德克,他曾联合了五个阿摩黎王子,企图抗拒以色列人,但卒为若苏厄所杀(苏10:3-26)。不过若苏厄并未占领了耶京,因为直到达味时(约公元前一千年),耶路撒冷仍为耶步斯人所占有,而且真正攻陷了耶京的乃达味君王(撒下5:8)。当达味攻下了耶京后,首先修筑城垣,后又建了皇城,称为达味城,并把约柜迎入城中。他虽有意为天主建造圣殿,但为天主所拒(撒下7:2-4)。达味死后,撒罗满继位,更大兴土木,先将达味城北面之摩黎雅山丘铲平,修建了圣殿,然后将圣殿西南上低凹地填平,圣经上称这一工程为「米罗」(即填平之意)(列上11:27)。之后,又在北面修筑了一座城墙,即史称第一道城墙,由今日所称之雅法门直至圣殿的入口处。这样耶京在撒罗满统治下,成了政治与宗教之中心。不过好景不常,撒罗满死后,达味王朝即一分为二,南北二国:北国亦称以色列国,艾萨克玛黎雅为首都,耶京只成了南国,也称犹大国的京都。从那时起,耶京不只遭受到异民如埃及、培肋舍特人,而且多次也遭受到北国以色列的骚扰。当希则克雅为王时,为巩固耶京又修筑了第二道城墙,即由雅法门直到圣殿西北角,日后建有安多尼堡处。此外,他的另一大工程即修筑了一条地下引水道,将基红泉水引至城南端之史罗亚水池,全长约五百五十公尺,为预防在耶京被围困时,不致城中无食水(列下20:20; 依22:9-11)。在希则克雅王后约一世纪(即公元前五九七年上),终于耶京为巴比伦王拿步高所攻陷,将圣殿抢掠一空,将一切防御工事拆毁,将大批人民连同君王耶苛尼雅掳往巴比伦,立漆德克雅为犹大王,十年后因漆德克雅造反,拿步高王再度进攻耶京,终于在公元前五八七年上,将耶京及圣殿完全予以摧毁。

在以民充军期满之后,因波斯王居鲁士所颁的上谕,准以民返国,重建圣殿,于是以民先后在则鲁巴贝耳和乃赫米雅等人的领导下(由公元前五三八~四三九年),将耶京及圣殿重加修建,在厄下2:11-3:30对修城一事有很详尽的记述,只是城门就不下十个之多,不过今天已多不可确定究在何处(读者欲知详情可参阅厄下2:11-3:30)。

之后,约在公元前三三二年,耶京又为亚历山大大帝所占,将耶京划归希腊帝国版图。他死后,耶京又先后为埃及仆托肋米以及叙利亚色娄苛王朝所统治。但压迫犹太人最厉害的,要推安提约古四世厄丕法乃(公元前一七六~一六四年),他不只拆除了耶京城墙,尤其亵渎圣殿,因而激起了史称玛加伯兄弟护教的圣战,终于在约纳堂及息孟两兄弟领导下,得以将叙利亚的势力予以消灭,将拆除的城墙再加修建,使耶京又能得享平安,尤其获享宗教自由,以致能再称耶京为圣城(加上10:31)。可惜好景不常,因了依尔卡诺与阿黎斯托步罗的内哄,招致了罗马帝国的干涉,终于在公元前六三年,耶京又为罗马大将庞培所占领,直到三七年,委任大黑落德为犹太王。由息孟执政至到大黑落德被封为王这段时间,史称为「阿斯摩乃朝」时代。

当大黑落德执政后,又大事兴建,先将圣殿修整一新,在圣殿西北隅的原称巴里斯的碉堡重予以修建,改称为安多尼堡,向为罗马皇帝的马尔谷安多尼表示敬意;在城的西南端为自己修建了一极奢侈的王宫。在他死后,继他位的黑落德阿格黎帕一世于公元四四年上,又修建了一道城墙,俗称第三城墙,将加尔瓦略山区也围绕在内。但这些防御工事,不数年后(即公元七十年),因犹太人作乱,为罗马大将提托在围城三月后,予以攻破,占据了耶京,并将圣殿付之一炬,将耶京划归直属罗马皇帝的一行省。之后,公元一三二年又因一名叫巴尔苛刻巴的叛变,罗马皇帝哈德良将全城予以毁灭,而另以罗马式重加改建,甚而将耶路撒冷易名为厄里雅卡丕托里纳(Aelia Capitolina)。(按:厄里雅为哈德良的姓,卡丕托里纳是罗马人在城中心所敬拜的神 Jupiter Capitolinus 的简称)。在圣殿附近,建了一座犹丕忒神庙,并以死刑严禁犹太人踏足耶京。

之后,由公元二世纪直至今日,耶京又屡经波斯人、阿剌伯人、十字军以及土耳其人等一再侵扰、摧毁、修建,是以耶京实可谓是一座饱经「沧海桑田」的城市。一九四八年以色列建国后,耶京被分为新与旧两部份,新城属以色列,旧城也即古耶路撒冷所在地,属约但国。一九六七年六日战争后,整个耶京又全属以色列统治。

四、耶路撒冷与救恩史:

耶路撒冷自达味占领后,达味便建都于此,并为自己修建了皇城,称为达味城,又将约柜抬至达味城。因而耶京不只是政治中心,而且也成了以民的宗教中心,尤其在撒罗满为上主修建了圣殿后,耶京成了「天主的住所」(见出15:13, 17)。按照申命纪上所说,上主乃唯一真神,为避免以民陷于敬拜邪神,按照梅瑟法律,以民不得在其它地方献祭,而祇该到「天主的住所」耶路撒冷去朝拜天主(申12:5, 21)。圣咏的作者曾不断歌颂耶路撒冷为「圣城」、「圣山」、「天主的住所」(咏87:1, 3; 76:3; 122)。

耶路撒冷除上述为「天主的住所」外,另一重要的理由,乃天主曾给达味许下要巩固他的王权直到永远(撒下7:8-16)。从天主这一许诺来看,无疑与日后默西亚神国有关,因为达味不久便去了世,他的继位者撒罗满也死去了,而且达味王国在撒罗满死后,一分为二。之后不只北国为亚述所灭,即犹大国在公元前五八七年,也为巴比伦王所灭。充军期满后,以民虽由充军地归国,重建了圣殿,但并未能恢复达味的王国,由此可清楚看出:耶路撒冷的重要性是在乎宗教而不在乎政治,这一观念,尤其由先知们的讲述可资证明。先知们一方面谴责以民,尤其以民的领袖之不义,不惜预言耶京将遭受天主的严罚(见亚1:2; 依1:21-25; 3:1-15; 28:14-22; 米1:9, 12; 耶5:1-6; 6:1-12; 7:15; 8:13-18);但另一方面,由于耶京既是天主的城,敌人决不会将它完全消灭(依10:12-27; 30:18-25; 索3:14-20),而且耶京必将焕然一新。关于这新耶路撒冷,先知书内有极详尽的描述。首先耶京将称为「正义的城,忠贞的城」(依1:26),「上主是我们的正义」(耶33:16),「上主的御座」(耶3:13; 14:11),「上主在那里」(则48:35)。在那里将有一活水流出,河水流过的地方,鱼类繁多,百物生长(则47:1-12; 岳4:18)。「太阳不再是你的光明,月亮也不再照耀你,上主要作你永久的光明,你的天主要作你的光辉…你的人民都要称为义人」(依60:17-21);「万民要奔赴你的光明」(依60:1-3),「我的殿宇将称为万民的祈祷所」(依56:7, 8),「万民要奉上主的名汇集在耶路撒冷」(耶3:17)。总之,耶路撒冷将成为天下万民精神的首都(依66:18-20; 匝2:14),是以先知们所描述的耶路撒冷,绝非以民由充军地归国后所重建的地上的耶路撒冷,而是指一形而上的精神的耶路撒冷,换言之,即默西亚来临时,将要建立的神国,而耶京乃默西亚神国的首都。事实上,因耶稣的降生,上述先知们的预言已一一实现,这由新约的记述可获得证明。当圣母与耶稣到耶路撒冷行取洁礼时,在耶京有一位老人西默盎,就说:「主啊!我亲眼看见了你的救援,为作启示异邦的光明」(路2:30, 32)。另一位圣妇亚纳,称耶稣为耶路撒冷的救援(路2:38)。及至耶稣长大传教时,自称为照世的真光(若8:12),又说:「谁若渴,到我这里来喝吧!凡信从我的,就如经上所说,从他心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若7:37, 38)。无疑耶稣的话,虽非直接的,但至少影射依60:17-21; 则47:1-21; 匝14:8等经文,不过事实上,耶路撒冷祇在一短暂的时间,接受耶稣为他们的君王(玛21:1-11),但此外,一直拒绝接纳耶稣,甚至末后将耶稣钉在十字架上。不过天主的计划,人是无法反抗的(耶稣曾以圣殿作他复活的象征,见若2:19)。耶稣死后第三天复活了,不过耶京真正成了默西亚神国的首都,可说是在圣神降临的那一天。从那一天起,圣教会,默西亚神国,正式成立了,也由那一天起,耶稣的福音,开始从耶路撒冷传往天下各国,耶路撒冷无形中成了天下万民的精神首都,正如前面所引诸先知所预言的,万民将由天下各地,汇集到耶路撒冷朝拜天主。

末后,在新约里,又以新耶路撒冷来指天国(迦4:25-26; 默21:1, 4, 10-17),亦称为天上的耶路撒冷,而这天上的耶路撒冷,按迦4:25-26的记载:在耶稣建立了教会后,已在地上开始了,但完美的境界,仍有待于日后真正的天国,那时如默21:1-4所说:「新耶路撒冷圣城,从天上由天主那里降下…是天主与人同在的帐幕…天主要拭去他们眼上的一切泪痕,以后再也没有死亡,再也没有悲伤…因为先前的都已过去了」。在这一意义下,位于巴力斯坦的耶路撒冷乃是日后天上的耶路撒冷的象征。

五、耶京今日的形势:

自五旬节圣神降临日,耶京成了默西亚神国的首都起,直到今天,每年不知有多少来自世界各地的基督徒,来朝拜耶稣受难受死以及复活升天的圣地,这正应验了先知依撒意亚所说:「将有许多民族上去说:来啊!我们攀登上主的圣山,往雅各布伯天主的殿里去…」(依2:3)。是以我们把今日耶京的地形略提一二,使读者对今日的耶京有一大略的认识(见图)。从这一图上可清楚地看出耶稣当日讲道、受难、受死所走的路线,以及今日教友朝圣的目的地的所在,在图的最北端有贝特匝达池,在该处耶稣曾治愈一患病三十八年的瘫子(若5:2-8),现在是亚纳堂,为法籍俗称白衣神父所管。接着下来是昔日圣殿所在地,今为奥玛尔(Omar)清真寺。圣殿周围所划的点,乃圣经上所称的撒罗满走廊,耶稣多次在该处与犹太人讲道辩论,耶稣死而复活升天,宗徒们继续在该处讲道(宗3:11)。在东面那一出口处,为金门,也称稣撒门,过去有人误认为圣经上所说的「丽门」(宗3:10),(按「丽门」当在偏西,即容许外教人进入圣殿庭院处),今已不通行,但从城内外仍可看出该门当日的轮廓。圣殿东面为革责玛尼园,即耶稣受难前夕祈祷的地方,今为耶稣山园祈祷大殿,位于橄榄山麓,在橄榄山上有一小圆形的建筑物,据云乃耶稣升天处。圣殿的北面,为安多尼堡,即当日耶稣在比拉多前受审的地方,今为回教一小学所在地,教友拜苦路,即以该处为第一处。在该小学的对面,有方济会办的圣经学院,称为「耶稣受鞭打会院」,为记念耶稣在该处受鞭打之苦。在该院左边有一圆形小堂,称为「判死刑小堂」,据云即在该处耶稣为比拉多判处死刑。由该小堂直通左边一修女院(即熙雍圣母修女会),仍可见到若19:13所载的「石铺地」,希腊文称为 Lithostrotos。城的西南隅为晚餐厅,乃耶稣建立圣体圣事以及圣神降临所在地。在附近建有一座「圣母弃世升天堂」,西文简称为 Dormitio。城西北为昔日所称的哥耳哥达,拉丁文称为 Calvariae Locus,中文译为「髑髅」地(玛27:33)。在该处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而死,今为耶稣圣墓大殿所在地。在这圣墓大殿内除可见到一极狭小的耶稣圣墓小堂外,在进入大殿的右边,为耶稣被钉死之地方。这大殿今分属于天主教、希腊正教、亚美尼亚教会所共管。以上所述,乃今日朝圣者所渴望而实际上也可亲历其境的各圣地,如读者有机会到耶路撒冷,对上述各圣地,自会一目了然,故不多赘。

相关文章